| 随意走进我市的农村,无论是毗邻城市的郊区,还是地域偏远的山乡,阡陌田野上绿浪翻滚,寂静果林里果实挂满枝头,鸡鸣狗吠声远远传来,循声望去是绿荫掩映的漂亮的村庄,好一幅美丽的乡村新画卷。
自2006年开始,五届市委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,深入调查研究,全面宣传发动,精心组织领导,扎实推进工作,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,调整产业结构,统筹城乡发展,深化农村改革,农村经济呈现出农业发展提速,农民生活改善,农村面貌改观的良好形势,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。
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
五届市委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,多方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,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、农村交通“两通”工程、农村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、农村电网改造工程、农村信息化工程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,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,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,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。五届市委任期内,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.36亿元。其中,完成饮水工程投资1.69亿元,建设农村饮水工程796处,解决了36.3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;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投资4158.74万元,整治渠道202.4公里,新建及改造渠系建筑物13处,改造塘坝41处,引水堰闸12处,新建雨水积蓄工程848处;完成病险水库治理投资1.66亿元,治理了6座中型水库、31座小(I)型水库;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3415万元,完成干渠防渗60.22千米,干渠除险加固2.88千米,恢复、改善灌溉面积5.7万亩,新增粮食产能900万公斤;完成山塘清淤扩容投资2504.3万元,对全市1932口山塘进行了清淤扩容、恢复,改善灌溉面积5.17万亩。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70万亩,旱涝保收面积48万亩,初步形成了防洪、除涝、灌溉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。
农村道路建设快速发展,交通条件大为改观。五届市委任期内,全市共投资13.9亿元,新改建农村公路5054.7公里。其中,县到乡镇公路530.2公里,通村水泥路3731.5公里,通村公路784公里,新改建桥梁34座。新增通水泥路乡镇18个。水泥或者沥青路通乡率由“十五”末的82.5%上升到100%;新增通水泥或者沥青路行政村959个,行政村畅通率由“十五”末的23.54%上升到83.15%;新增通公路的行政村212个,行政村通达率由“十五”末的91.48%上升到100%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得到了大幅增长。
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实施,电力保障逐步增强。五届市委任期内,全市累计完成农村电网建设3.49亿元,完成改造行政村372个、村民小组3254个、12.5万户的电网建设,农村配网10千伏线路达到5659.16千米,400伏以下低压线路2.1万千米,配电变压器5638台,容量47.3万千伏安,供电范围覆盖101个乡镇及办事处、1659个行政村和居委会,直抄供电户数29.05万户,年销售电量3.69亿千瓦时。 |